•   
  • 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- 教育科研
    探索地理教学模式,促进学生自主学习---36中校园研学活动课

    发布时间:2022年06月16日 点击:5997

    春有樱花夹道、夏有枇杷解渴、秋有银杏金黄满地、冬有雪松迎来送往,广玉兰、香樟四季常绿、风雨叮咛,依山就势而建的教育及服务设施错落有致,蕴涵了得天独厚的校园教育资源,也承载着襄阳36中的教育大计。

    在我校领导、同事的大力支持下,地理组孟修玲、季辉、龚毅帆三位老师藉此天时地利人和,设计了校园研学活动课程。该活动立足本校优越资源的现场学习,着力探索在真实情境中的育人模式,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。

    经过1周的酝酿,5月11日开始,学生期盼已久的校园“研学”开始了。地理选学班各小组由老师督导在组长的指挥下开始了分工合作,采集数据。

    1-1.jpg

    高二(3)班许皓天等测量雪松的胸径


    1-3.jpg

    龚毅帆老师指导学生测量水杉胸径


    春暖花开,虫蛇出没增多,我校巡查的领导和路过的老师们也时时温馨提醒:注意安全!高二(3)班第10研学组在上善若水喷泉池处观察岩石时,抓住机会访谈了校长李光成。他们发现校园里不同位置护坡的石料,有的很不规则,有的呈自然板状,疑问来了:这些岩石差别这么大,都从哪儿来的?李校长做了细致讲解:此处护坡的石料是从南漳板桥(我校的扶贫点)采购的,还有最大的校训石是从河南采购的,除此之外护坡的石料及文化石(真、新、善、雅等)、景观石等都是校园基建时釆挖的。并鼓励同学们继续克服困难,在学中研,做学习的有心人。

    1-4.jpg

    李光成校长细致讲解上善若水池护坡的石料来源


        就上善若水池岩壁是什么地质构造,同学们起了争论,认为背斜的同学找到了被灌草遮挡的地质标牌(背斜),霸气的抱上了,“英雄所见略同”的喜悦溢于言表。

    1-5.jpg

    高二(3)班周舟整理地质标牌


    太阳很晒,同学们热情很高。测影制图,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是关键。受设备、网络等的稳定性及拍摄要求影响,影子方向很难测定,运动场上的羽毛球网杆边围着等体验的“手机客”。从测量图片来看,同学们日影测量的基本要领已经掌握了。

    1-6.jpg  

    高二(14)班学生日影方向数据采集      高二(1)班学生日影影长数据采集

    1-7.jpg

    学校总务主任彭才军及时回复研学反馈


    同学们的意见得到领导的及时关注,备受鼓舞,校园研学做的更起劲了。不仅数据采集更细心了,疑问也更多了。这些枇杷树原产地在哪?夹竹桃为什么有些树开花,有些树还没开花?这些石灰岩为什么颜色不同,形状也不同?有没有化石?校园近代地貌是先抬升再褶皱,还是同时,或其他?……有些问题深度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才可能找到答案。他们开始行动了。这是研学带来最显著的学习状态的改变。研学活动数据采集结束,资料整理还得占用同学们宝贵的周末休息时间。通过我们的线上互动时间和内容,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研学热情。


    研学线上互动部分截图


    研学成果汇报精彩瞬间如下:

    1-10.jpg

     高二(1)班第9组王欣林汇报日影变化


     1-11.jpg

    高二(1)班第6组岳馥亦汇报银杏


     1-12.jpg

    高二(7)班第3组席亦彤汇报鸡爪槭


     1-13.jpg

    高二(1)班第3组李鑫阳汇报喀斯特地貌


    这次地理校园研学活动虽然有些项目完成的并不完美,但尝试新的地理教学模式意义重大,不仅提升了我们组的教学设计素养,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,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,也深化了学生对母校的认识、热爱、建设的美好情感。校园环境育人的文化也使学生对研学的热爱在心中生根发芽。

     

        撰稿:孟修玲、龚毅帆

        摄影:孟修玲、龚毅帆

        审核:许亚枫、孙平

        终审:吴焱红、李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