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  
  • 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- 德育之窗
    让作业成为师生良性互动的“信使”

    发布时间:2015年07月05日 点击:6459

       让作业成为师生良性互动的“信使”
    文 _ 张献伟(郑州市科学教育研究所)

        2015年5月11日,沈阳某初中学生的作文“祝老师生病”引起社会广泛关注,该学生这样写的理由是:每天作业太多、写到很晚、上课听不好、作业不会做……如此恶性循环。几天之后,常州有名初中英语老师在批改作业时,因学生做的太差而忍不住写上“狗屁”二字,引发舆论一片哗然。对比这两则事件,我们不难发现,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有效补充的作业,竟成了师生“交恶”的场所。
        走进学校师生当中,的确有不少学生常用应付、抄袭作业发泄对学习的不满或对老师的抗议;有的老师则用大量布置作业,甚至机械地罚学生做作业来惩戒学习不好或者没考好的学生,类似西安某老师5.1假期布置25万字作业的现象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。作业本来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、诊断和改进教学、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抓手,如今却沦为师生表达不满、排解愤懑的工具。
        究其原因,主要是师生遇到问题没有坦诚交流,没有共同为改进作业而努力。很多老师的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负责而布置作业,但这里面也往往有迫于学校和家长要求的心理;他们想当然地认为“作业做得越多越好,布置作业是对教学负责”,而很少去认真思考作业本身是否有质量问题。不少学生在老师布置作业,特别是作业较多时,常常会在内心唉声叹气,虽迫于老师、家长的压力没有表达出来;但常会采取消极做作业、甚至破罐子破摔索性不交作业等对策。这种情形下,作业使得学生的创造力丧失,学习兴趣降低,且对老师和家长毫无感恩之情。
        对于如何使作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,成为师生良性互动的“信使”,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。首先,老师在布置作业时,要做到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协调并进行些内容整合,因材施教布置分层次、多样化的作业,比如增加实践性作业、使知识与生活发生联系的课外活动等。其次,老师在批改作业时,要善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,多用赞赏、鼓励、期待、指导、谈心互动式语言,而不是“小×、大×交错”生硬的评判。譬如在学生作业潦草时写上“如果字迹工整会更好”,在学生的易错点写上“很遗憾,这次又在这个问题上失分了”等评语,均能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关心自己。与此同时,也应允许学生在作业本中夹小纸条吐露自己的心声,以此点缀繁忙而单调的学习生活。最后,学生及其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作业的建设中。例如可由成绩优、中、差的学生组成每个学科的代表,与课代表一起经常向任课老师反馈作业情况。家长则须常与学校沟通作业时间及原则要求,而不是简单地充当“监工”逼迫学生非得熬夜完成作业,毕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!